Imprint這個字,富含多種意義。在中文裡,幾乎找不到相應的字彙。人類第一次接觸到一件東西或是一個字彙,
會把這個字彙,它的形象,連同接觸這個東西所引發的情緒,在腦海裡建檔儲存。
人的記憶,好像一個集合的情緒資料庫,任何字彙,好像是情緒的索引。
輸進一個字,腦子就會跳出來一個特定的情緒。
這個第一印象,心裡學家稱之為【Imprint】。
__SARAH CHEN
其實這是一篇節錄自述說感性行銷的文章
內容大要為感性是絕對勝過理性的
其中提到了所謂的Imprint情感印記
在中文幾乎找不到相應的字彙,令我產生小小的疑惑
是因為中國人對於情緒比較壓抑嘛?
在藝術領域中,國畫跟西洋透視法的繪畫相比似乎是比較感性的?
但中國人感性的時刻究竟在哪裡?
古詩和古詞若是字面上是首情詩,老師會告訴你其實那是詩人對朝廷的對話,是詩人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心思
若是寫給朋友的關懷,這也不是單純的關懷是一種惜才且共同不容於世的感嘆
詩人們憂心朝廷體恤民心思鄉懷舊
什麼時候關心情人關心家人關心自己?
還是詩人們其實只是想書寫自己一瞬而逝動心動情?
一個人的存在價值
如果除了吃飽、溫暖、權勢、地位之外,那還需要什麼?
每個記憶中的字彙、物體、形狀在我的心中的確都是一種情緒
每個圖片、風景、對話都可以引發我一連串的情緒
我被這些情緒所困擾
它令我對很多理智的選擇或是社會的常規感到困惑、不滿
理智的行為和情緒的爆發變成一種矛盾的衝突
正常跟不正常的定義
在我的心中模糊不清
或許所謂的“不正常“
是無法忽略腦海中各種情緒的聲音和顏色
對我而言
同樣的萬事萬物
都累積著不同的情緒
交錯混雜成
無法輕易表述的文字
無法完整呈現的圖畫
我只能盡我的萬分之一的力量
不懈的尋找表達的出口
或許我看似比別人憂鬱
生活比別人不懂知足
思想比別人纖細
個性比別人難懂
擁抱的傷害比別人多
但我熱愛我的情緒
我為自己有七情六慾
感到快樂
為敢大聲說
“我不知道我是什麼?“
“我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
的自己感到驕傲
因為我永遠都可以尋找自己
永遠都可以看到自己
切切實實的活著在一分一秒
縱然看似孤獨
但我知道
你們都和我在這條崎嶇的道路上相遇
我為和你們的相遇相知感到幸運
為我們的堅強感到不悔
__給無條件支持我的所有朋友們
留言列表